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求和各专项规划编制的主要指标,结合学校体育“十三五”期间的发展基础以及当前国家对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新理念、新要求,制定体育教研部“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十四五”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体育教研部经过“十三五”时期的建设与发展,自身建设与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体育教研部现有教职工31人,专任教师27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22人。有7名教师分别兼任中国高校体育网、中国高校场馆联盟副理事长,国家健身运动安全标准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大学生体育协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大学生健美操协会副理事长等职务。 体育教研部开设体育俱乐部教学课程17门,运动训练课程8门,建设通识选修课程18门,形成了竞技体育类、大众健身类、民族传统类、休闲体育类、新兴体育项目类的俱乐部课程体系。形成以体育俱乐部教学课程为主体,以运动训练课程、通识选修课程、阳光体育运动为拓展和补充的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工作创新模式,初步满足了学生多元的体育需求,实现了大学体育的目的任务。 积极组织和引导体育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组建教科研团队,凝练科研方向,取得了一批教科研成果。“十三五”期间,共获省级科研立项7项,厅局级科研立项11项,其中教改课题立项10项,校级教改课题立项12项,横向课题立项3项,发表论文119篇,申请专利授权29项,出版著作与教材7部。有2篇论文获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一等奖。1项教改课题获我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体育教研部、学工部、团委年初制定年度阳光体育活动方案。举办“工程杯”体育节、校运会、新生体育文化节等校级大型群众性体育活动;各单项协会组织的篮、排、足、乒、羽、网、轮滑、射箭、毽球等单项比赛;各学生体育俱乐部组织的交流性活动。按计划形成三级联动的群体竞赛体制。每年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30余项。 对外竞赛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十三五期间,学校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得第一名11项,第二名10项,第三名8项;省级体育竞赛获得第一名43项,第二名45项,第三名35项。 (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高校体育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2020年8月31日,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了《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强调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阳光体育,健康第一,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要求下,高校体育发展出现新趋势。 1、高校体育教育目标向多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学生专业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终身体育习惯养成。 2、高校体育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发展。课程建设呈现项目内容多样化、娱乐化以及健身性、兴趣性与文化性特点。 3、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育人为最高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导,培养能力为重点,身心发展相协调,以终身体育为方向引领。 4、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更为科学、合理。向俱乐部制教学,课内外“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在近期下发的两个文件中都有明确体现。突出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两个重点。强调在体育教学及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 5、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形成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品牌。校园体育文化源于对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对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选择和重构,在不断发展自身的同时,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在优势项目培育上形成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培育特色,构建由“教育、健身、娱乐 ”的平面型转向“传播、审美、创新 ”的立体型结构。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以及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指标,落实2020年8月31日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的《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及二0三五远景目标,坚持学校的办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创新为第一动力,以转型发展,全面提升,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为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围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这两条主线,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继续推进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促进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 (二)发展思路 按照学校关于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确立体育教研部“十四五”期间总体工作思路。根据国家教育、体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以提升体育教研部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为主线,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科研创新能力为重点,切实发挥体育教研部在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校园体育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的突出作用,加快推进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建设。 (三)主要目标 “十四五”期间,体育教研部科学规划,认真思考梳理,遵循体育教育教学规律和适应学校发展需求,全面推进学校体育工作。确立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龙头,以体育信息化建设为依托,以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以阳光体育活动、群体竞赛为拓展和补充的体育工作目标。 三、主要任务和指标 继续推进工程文化背景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掌握一到两项健身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实现终身受益的目标。进一步优化现有体育资源,办特色体育教育。继续深化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推进体育信息化建设,建设和完善特色鲜明的体育俱乐部制教学的课程体系、运动训练与竞赛管理体系、阳光体育与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体育场馆管理与服务体系。提升体育教科研水平,形成体育俱乐部教学、教科研、运动训练与群体活动并重,以学生俱乐部建设为重点的体育工作模式,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使我校体育工作在教学质量、状态数据、教科研及管理与服务水平等方面达到同类院校体育工作的先进水平,各项指标达到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整体要求。 (一)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十四五”期间体育教研部的重点工作,围绕重点工作将完成以下任务。 1、完成体育俱乐部教学改革的三期目标。建设完成完善的体育俱乐部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和实施素质教育与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逐步丰富与完善竞技体育类、大众健身类、民族传统类、新兴项目类、休闲与地域特色项目为主体的课程项目群。“十四五”期间体育教研部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工作,规范课程管理,拓展课程资源,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课程建设水平。建设校级精品课程1-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2门,编写出版1部高质量、特色鲜明的俱乐部制教学教材。不断积累与总结俱乐部教学改革成果,争取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 2、实现完善的课内外“一体化”模式。实现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是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改革的目标。以俱乐部教学课程为依托,加强运动训练课程化建设,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通过俱乐部教学课程培养兴趣,俱乐部活动巩固技战术,运动队训练课程再提高的初、中、高三个层次,通过阳光体育活动来普及与提高的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工作模式。 3、建设体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教学管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把质量意识深化于心,内化于行,修订新版教学大纲及考核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可持续改进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目标导向的课程建设体系,提升体育课程建设水平。 (二)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当前,体育师资队伍结构性不合理问题十分突出。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专项结构亟待优化。“十四五”期间,要通过培养和引进,逐步补充师资,调整结构,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大学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使我校体育教师结构更加合理,满足学校体育工作需要。 (三)教科研工作 “十四五”期间计划每年邀请1-2名知名学者、专家到校讲学交流,积极争取举办高水平体育学术报告会,力争在国家、省部级刊物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继续凝练教科研方向,加强与相关学院和部门的合作,建设大学体育课程教科研团队、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团队、冰雪体育文化科研团队,逐步形成一支具有高水平的体育教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师资队伍。 (四)社会服务工作 建立体育社会服务机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鼓励体育教师参与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的组织、裁判等社会实践工作,鼓励体育教师参与社区健身辅导等公益活动,鼓励学生为政府及社会举办的体育活动提供志愿服务。在政策、规定允许的框架下,推进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 (五)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 1、学生体质测试设备换代更新 2、建设体质测试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完善体质测试数据的学生查询平台建设。 3、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和研判机制,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导向性调整身体素质练习在课程教学中的比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4、研究制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推进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合格以上作为学生评奖评优、取得毕业资格的必要条件。 (六)加强体育信息化建设 体育信息化建设是“十四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升体育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基本保障。以“e码通”为依托,构建体育教学管理平台、体质测试信息管理平台、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管理平台、体育场馆管理与服务平台,对体育工作运行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提高体育科学化管理水平与体育服务能力。 (七)群体竞赛与运动安全 按照三级竞赛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活跃校园体育文化生活。在对外竞赛方面,巩固传统优势项目,扶持新兴特色项目,建设结合我校专业特点的定向运动等项目。加大运动队建设与支持力度,力争对外竞赛续写华章。 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造成的意外伤害责任问题,研究修订《学生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文体中心从2014年投入使用已经运行7年多了。十四五期间,制定年度体育场馆设施专项养护维修计划,做好各场馆设施的养护维修工作,延长使用年限,提高利用率。 (八)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十四五”期间,体育教研部着力加强工程文化背景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形成具有工程特色校园体育文化品牌。校园体育文化不仅是学校师生的创造结果,也是师生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创造过程。要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主线贯穿于体育各项工作全过程,这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所在。 (九)党的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以提升教职工政治理论素质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体育教研部更好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四位一体的党员队伍建设长效机制。认真执行党政联席会制度,完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以开展党史学习活动为契机,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历史,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先进理论武装自己,切实增强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全体教师扎实工作、爱岗敬业,为学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繁荣校园体育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保障措施 体育“十四五”发展规划,是未来五年体育教研部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能否实现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保障措施尤其重要。必须通过相应的系列措施,保障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坚持党的领导 ?提供组织保障 党的领导是事业健康发展的保证。切实加强党在规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与领导,按规划目标与发展定位,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按组织要求和制度保证科学规范体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保障发展规划中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完善机制体制 ?提供制度保障 明确“十四五”期间体育工作的具体任务与目标定位。发展规划的推进落实最核心的因素是人,好的规划需要充分发挥集体力量,群策群力。按照学校发展与改革目标,认真设计,科学规划,周密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克服困难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规划内容每位教师要深化于心,内化于行。 (三)优化资源配置 ?提供条件保障 努力工作,开拓创新。积极争取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的关心支持,争取行业体育协会、民间组织的体育资源,科学谋划,开创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不辱使命、再铸事业辉煌。 (四)加强监督评估??提供实施保障 发展规划的各项工作需要经费的支持,除争取学校经费投入外,通过场馆的科学管理来提高对外开放和社会服务能力,节流增效,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